取消
搜索历史

    电力成AI竞赛新关键!高盛预测:2030年美国电力告急,中国400GW备用电力优势凸显

    来源:未知 2025-11-14 12:29业界资讯

   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,电力供应正成为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的关键因素。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美国数据中心扩张计划正遭遇电力供应瓶颈,而中国通过大规模能源基建投资构建的电力冗余优势,或将改写全球AI基础设施的竞争版图。

    根据这份11月13日发布的行业分析,美国现有电网体系面临三重压力: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年均增长超15%,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增速不足8%,储能技术商业化进程滞后。高盛测算显示,若当前趋势持续,到2030年美国全国有效备用电力容量将跌破15%的安全阈值,其中13个区域电网中有8个已处于临界状态。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弗吉尼亚州等数据中心密集区已显现端倪,去年夏季该地区实时电价峰值较前年上涨320%,发电容量拍卖价格飙升450%。

   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经过2021年以来的能源基建狂潮,中国电网正构筑起惊人的电力冗余体系。报告预测,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400吉瓦的备用电力容量,相当于全球数据中心预期总需求的三倍有余。这种超额储备不仅覆盖AI算力需求,还能支撑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绿色转型。目前中国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占全球25%,充沛的电力供应使其具备承接全球算力转移的潜力。

    能源战略差异造就了中美电力格局的分野。美国电力市场呈现"需求侧单边突进"特征:数据中心用电占比将从当前的6%跃升至2030年的11%,但发电侧新增装机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虽达65%,却难以弥补煤电退役带来的28吉瓦缺口。反观中国实施"全要素能源安全战略",近三年核准煤电项目超8000万千瓦,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相当于再造三个英国电网,核电在建规模占全球40%,形成多能互补的稳定供应体系。

    这种电力供需格局的演变正在产生连锁反应。高盛分析指出,美国数据中心运营商未来将面临三重挑战:西部地区项目审批周期延长至36个月,得克萨斯州等地的电力采购成本较2022年上涨65%,纽约州已出现因电力供应不足暂停新建数据中心审批的案例。而在中国,内蒙古乌兰察布等算力枢纽节点,数据中心PUE值已降至1.08,绿电交易比例突破40%,形成显著的运营成本优势。

    产业链重构效应正在显现。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近期调整投资策略,将原定在美国东海岸的3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项目推迟,转而加速布局贵州、宁夏等中国西部算力走廊。这种资本流向变化带动上下游产业迁移,华为、中兴等通信设备商在中国的数据中心订单同比增长120%,而美国本土的液冷服务器供应商则因电力成本压力推迟扩产计划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能源装备领域,中国特高压输电设备出口额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7%,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突破35%。

    (本文内容信息不代表电子芯片网观点,如有版权疑问请马上联系客服。)